文/苑广阔
近日,网传浙江杭州一公司开设岗位招聘“凶宅试睡员”,丰厚的报酬与轻松的“躺赚”工作内容引来不少关注。然而,这背后却是一场骗局。当地相关部门随后回应称,经调查,该内容为公司员工凭空捏造,系虚假内容。有关部门将对涉事单位和个人依法作出处理。(2月26日《江海晚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年后的求职市场,向来都有“金三银四”的说法,很多求职者也都想趁着这个机会,为自己找一份心仪的工作。然而,在求职者和招聘方“供需两旺”的同时,一些骗子也蠢蠢欲动,利用求职黄金季精心设置“招聘陷阱”,让很多求职者上当受骗,结果本来为了挣钱的工作没找到,反而损害了一笔钱财。有些人更是不慎沦为诈骗犯罪的帮凶,落得一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其实,不少“招聘陷阱”是很容易识破的,关键是求职者需要擦亮眼睛的同时,对于自己和对方,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能抱着一种天上掉馅饼正好砸自己头上的心理去找工作。比如近期国内多地发生的招聘“凶宅试睡员”骗局,骗子往往开出了每月五六万元的高薪,让很多人心动不已。而对于一些求职者来说,总觉得这样的工作之所以如此高薪,是因为凶宅没有人敢去睡,而自己胆子大,所以才能挣到这份钱。而这也正是此类骗局能够得逞的关键。
但是凭借常识想想,一方面,全国哪有那么多的“凶宅”等着你去试睡?另一方面,胆子大的人又不止你一个,如果真有待遇如此优厚的工作,根本用不着公开招聘,招聘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中,胆子大的早就捷足先登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凡是正规用人单位的真实招聘,基本上不会向求职者收取费用,但是在各种“招聘陷阱”当中,不管许诺的待遇多么优厚,最后往往都会先向求职者伸手要钱,以“服装费”“培训费”“体检费”等名目。如果求职者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就会被要求通过网贷付钱,结果最后工作没找到,还背负上高息网贷。
对于求职者来说,不管对方把工作、待遇、工资等描述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让自己出钱,就要保持高度警惕。这时候,不妨通过网络搜索一下对方的公司企业的各种信息,他们的骗局,往往都会在网络上留下蛛丝马迹。
还有一种骗局,则是开始的时候显得一切正常,签了合同,也按时发工资,但是等到自己工作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却成了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最后能不能挣到钱不说,一旦被查获,面临的可能就是牢狱之灾。遇到这样的“求职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端倪以后,及时脱身,并且第一时间拨打警方的报警电话,向警方说明情况,尽量减轻自身的责任。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齐 谢小婉
校对 | 赵丹丹
关键词:
爱玛科技2月26日发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网上中签结果公告,凡参与爱玛转债网上申购的投资者持有的申购配号尾数与下图号码相同的,则为中签